78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静宁县界石铺,把革命的火种播撒在了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如今,静宁县不断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通过增加集体经济积累,增强党组织带富能力和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提高了村级组织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党员干部凝聚群众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取得显著成效。
“1+3”党建模式增强带富能力
地处六盘山下的静宁县曹务乡张村,与庄浪县及宁夏的隆德县接壤,是一个鸡鸣三县的山区村。
在今年全县开展的党建“双百示范”工程中,静宁县组织部门把张村作为党建“定题破题”活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调研课题的实践基地,针对张村四面环山、气候凉爽的实际,提出了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建设育苗基地的思路。
村党支部在广泛征求和吸纳党员、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村党支部+协会+企业+农户”的“1+3”经济与党建联培联育模式。由村党支部牵头,组建苗木协会,引进企业建办,发动农户参与,通过土地流转,投资800多万元建成了千亩苗木繁育基地,村党支部和企业联手,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6月末的一场山雨过后,走进张村,千亩育苗基地里的苗木在夕阳下生机盎然。
正在育苗基地锄草的村民文金周告诉记者,他将自家7亩多地以每亩450元的价格流转给了绿叶苗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后,自己还在公司的苗木繁育基地打工,每天有50元的收入,收入比在外打工稳定有保障。
村党支部书记文铭说:“农民把地流转给企业,又到企业里打工,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又可以领工资,等于有两份收入,而且能照顾到老人孩子,留守儿童问题也少了。”
曹务乡党委书记刘国军告诉记者,今年,通过土地流转,这个村引导农民把分散的零星土地向现代化农业企业集中,同时,集体的83亩土地也入股企业参与分红,培育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
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何鹏峰说,密切联系群众让我们组织部门找到了解决村级党组织无钱办事、没有地方办事的突破口。下一步我们将在全县推广“1+3”党建模式,进一步增强村级党组织带富能力和向心力。
双联托起产业发展新模式
在静宁县南部山区的甘沟乡,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牡丹村,这里因满山遍野盛开的牡丹花而得名。如今,这里还盛开着“双联花”。
近日,记者走进牡丹村,层层梯田上果树成荫,沟地坝塘水面波光粼粼,新建的村部和村文化广场成了村民们学习农业科技和健身的好去处。村党支部书记王兴安告诉记者,过去,牡丹村道路弯弯曲曲,村部破破烂烂,连一个戏台子都没有,村民们发展产业也没有信心。去年,县委组织部把牡丹村作为联系点,不仅帮助建村部、修文化广场,而且多方筹措资金修路建塘坝,让群众学习农业科技有地方、发展产业有条件。
在双联行动中,县委组织部的14名干部来到田间地头,帮助37户贫困户种植果树、发展养殖产业。在今年春季植树造林时,14名干部在塘坝上用“接力赛”的方式,把坝塘里的水一桶桶地提到了山上,栽下了“组织林”。村委会主任张四川说,现在我们这个山上的苹果树成活率这么高,都是县委组织部的党员干部用汗水浇绿的。
在县委组织部帮助修建的养牛小区里,记者见到了年近7旬的村民王小敏。他说,过去我们想多养一些牛,可是家里牛棚最多只能养2头牛。今年,县上的双联干部帮我们修了养殖小区,不仅地方宽敞,而且还有专人搞防疫和管理,把我们养牛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了。进小区前,王小敏一下子买回了6头牛。
甘沟乡响河村是县委书记王晓军和县委办公室的双联点。在帮扶干部和乡村两级党组织联手下,响河村建成了万头专业标准化养猪小区。这里不仅安装有现代化的饮水和喂饲料的设备,而且整个防疫工作都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乡党委书记靳建喜告诉记者,投资300多万元的响河村养殖小区,是依托双联帮扶单位的扶持,按照“统一规划、分户建设”原则建成的专业养猪小区,由响河村8家养殖大户分户饲养。我们把党组织同时建在这个产业链上,通过示范带动,把全村建成专业养殖村,让农民群众在新的产业模式上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