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下旬以来,我县降雨异常偏多,气温偏低,出现了连续阴雨天气,田间湿度大,结露时间长,加之我县马铃薯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马铃薯晚疫病的侵染和扩散蔓延极为迅速。据技术人员近期调查,全县晚疫病发生面积已达11.98万亩,病田率60.3%,发病田平均病株率18.9%,病叶普遍率12.3%,随着气温的回升,全县已进入普发流行期,西北山区及南部浅山区菌源量大,呈暴发流行态势,发生程度明显重于去年同期,需立即开展大面积普防。
(大田叶片背面发病情况)
一、防控建议
一是切实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重大流行性病害,而且极具毁灭性,凡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都有发生,受害马铃薯不仅提前枯死,减产 20%—40%,发生严重的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病菌还可通过植株传播到马铃薯块茎,造成窖藏病害。马铃薯晚疫病一旦控制不力,就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各乡镇要充分认识其危害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彻底克服麻痹思想,把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控工作纳入当前农业生产总体部署和重要议事日程。要建立健全防控工作领导机制,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责任,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培训宣传,提高防治水平。局属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所包乡镇技术培训和指导工作,结合生产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配合乡村举办形式多样的培训班,指导农民安全用药,科学开展防治;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大力宣传普及防治技术,大造舆论声势。尤其要做好农民群众的宣传动员工作,使其克服麻痹思想,改变以往不重视马铃薯病虫害防治的不良习惯,立即开展普防,有效控制晚疫病流行危害。三是加强监测预报,科学指导防治。县乡村植保员要进一步加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采用定点监测与大田普查相结合方式,选择重点监测区域,定点、定时监测调查,准确掌握发生发展动态,及时发布病虫信息,组织动员群众对普发区域和重发区立即开展防治,及时控制病害扩散蔓延。四是落实防控措施,确保防治效果。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宜早不宜晚,在中心病株出现后及时喷药,控制中心病株是马铃薯晚疫病防治的关键措施。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早防早治,多次防治”的原则,将下发的农药及时发放到专业合作社或群众的手中,发挥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对集中连片种植的区域和缺少劳力的农户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同时积极发动群众,开展群防群治。
(叶片正面发病情况)
二、晚疫病防控技术措施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流行很快,必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尽量做到“防病不见病”。目前正值马铃薯晚疫病防控的关键时期,从现在开始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生长期喷药防治。在中心病株或发病中心尚未出现前第一次喷药,应选用保护性药剂,对已侵染但未发现中心病株的田块,要使用保护剂进行全田喷雾,保护未感染叶片和植株,对早发重发田块要及时进行防治,有效遏制晚疫病菌的侵染和扩展。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或500-800倍液灌根、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69%烯酰吗啉锰锌1000倍液喷雾、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喷雾、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喷雾;对中心病株或发病较重的植株要连根及薯块全部挖出带到田外深埋,病穴撒石灰消毒,并在全田喷施甲霜灵锰锌或霜脲锰锌等封锁控制。若喷药后8小时内遇雨,应及时进行补喷。上述药剂轮换使用,防止抗药性产生。 2、割秧前喷施杀菌剂。为了防治生长期晚疫病进一步严重发生并造成块茎感染,割秧前田间喷施防治晚疫病的内吸性杀菌剂,可选择52.5%抑快净、50%烯酰吗啉、687.5克/升银法利、64%杀毒矾、68%金雷等。任选上述一种药剂收获前喷施1-2遍,间隔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