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时节,走进甘谷县新兴镇康家滩村,层层叠叠的果林菜地,精美的农家小屋、乡村校舍,构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山水田园画,一个秀美、富裕、和谐、幸福的新农村扑面而来。谁又能想到,几年前这里连条通村的水泥路都没有,少数农户家甚至水电不通。
山大沟深,人多地少,干旱少雨,213户1058人,可耕地面积却只有1865亩,一村水土养活不了一村人,困扰着康家滩村的人们。
“以前一两年都不出山是常事。”今年70多岁的康本娃说,以前很少出村去,因为村上通往外面的土路又窄又陡,雨天两脚泥,晴天两腿土,买个东西来回至少要一天时间。
那时,村上唯一的小学也破烂不堪,全村的孩子挤在仅有的一座土教室里,夏天漏雨,冬天漏雪。村民们住的大多是以前盖的土坯房。身在“蔬菜大县”,却天天啃着白饼子吃着洋芋疙瘩,吃水还要去几里外的山泉去挑,遇到天旱,人吃的水更加难心,甚至村里连简单的卫生室都没有,生病要跑到几十里外的县城去买药。村里的年轻人也熬不住山里的苦日子,都跑到城里去打工了。
贫穷之困,让这些山里人对大山外面的幸福生活有着太多渴盼。
2012年,大山深处来了“远亲”——康家滩村被列为省政协主席冯健身双联对口联系村。
有了“带头人”和“主心骨”,康家滩之变悄然发生。
在省政协的大力支持下,县上以开展西沟流域综合治理为契机,坚持不懈修梯田、推农路、育产业、改危房,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培育优势富民产业。苦了一辈子的村民开始尝到了增收的甜头。
“今年我的六亩核桃全部挂果,亩产最少能收入2万元。”在去年盖起的新房里,村民康见卫说。去年村上动员大家发展架豆王,他率先种上了4亩架豆王,当年就收入了3万多元。
康世文是村里的贫困户,一家人住在塌房烂院里。去年通过县乡补助盖起了新房。房子盖好了,今年他又从村供销互助合作社贷了5万元准备务大棚,对于脱贫他充满信心。
村支书康自俊告诉记者,自从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开展以来,村上实现了三个“大翻身”,一是村上的基础设施实现了“大翻身”,村里通了水泥路、硬化了巷道、通了自来水,建成了文化广场、文化室、图书室、棋牌室,设置了路灯,设立了康家滩村政务大厅、金融服务代办点,建成了幼儿园、小学和村卫生室,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城里有的村上也有了;二是村民的收入实现了“大翻身”,目前村上已经形成了以核桃、辣椒、规模养殖为主业的多元产业,村民的收入从2011年的人均2153元增长到了现在的人均5420元:三是村民的精神生活实现了“大翻身”,以前村民们下地回来没事干,现在下地回来,可以看看村上文艺队编的节目,或者在文化广场上打打球,到棋牌室下下棋,去文化室看看书,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去年全村42户194人实现了脱贫,还剩11户52人,今年我们一定能实现脱贫摘帽。”对于未来,康自俊和村民们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