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强化管理 农发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
党的十七大以来,甘谷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从水利、农业、林业、科技四项措施和产业化建设方面入手,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各类项目,大力推进机制和管理创新,不断规范资金和项目管理,开发范围持续扩大,投入规模快速增加,管理水平稳步提升,开发效益日益彰显。近十年来,共争取实施各类中低产田改造项目16个,中型灌区改造项目1个,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新型供销部门项目2个,共完成各类投资12941.6万元,其中农发财政资金7239.2万元,自筹及其它资金5702.4万元。项目建设共涉及大像山、新兴、磐安等9乡镇70余村,为全县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注重水利建设,节水灌溉增后劲
为切实解决我县灌溉条件差的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县农发办在项目安排上优先向水利措施倾斜,自2003年以来,通过项目支撑和带动,共建设提灌站6座,新建小型蓄排水工程64座,架设输变电线路7.1公里,新打和维修配套机电井46眼,开挖疏浚渠道230公里,衬砌各类渠道343公里,建设渠系建筑物3404座,累计完成投资4523.9万元。其中通广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总计衬砌干渠22.7公里,支渠28.2公里,配套各类建筑物816座,共完成投资1524万元,项目建成后,新增灌溉面积5700亩,改善灌溉面积5.3万亩,年节水量295万立方米。通过以上水利措施的实施,甘谷川道区和浅山区川水地渠道基本完成了衬砌,实现了“渠相连、路相通”的治理标准,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基本上得到整治,为项目区丰产丰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强化农田基建,夯实基础促增收
针对全县山区坡耕地面积大,农路不畅通、路况差的现状,农发项目建设始终把改良土壤、兴修梯田和机耕路建设作为重点,着力改善山区农业基础条件。近十年来,在项目建设带动下,共改良土壤、兴修梯田4.46万亩,新修和改造机耕路216条280公里,累计完成投资294.1万元,项目区实现了“田成方、路成网”的目标,切实改善了项目区生产条件,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三、营造防护林网,优化环境建和谐
为使农田得到有效庇护,实现农田林网化,近年来,以项目区路旁绿化为重点,共绿化农机路216条280公里,营造防护林5600亩,栽植各类林木61万余株, 累计完成投资309.8万元,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显著改善了项目区生态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狠抓示范推广,提高技能强素质
让农民通过学习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是促进农户致富的根本途径。多年来,县农业综合开发十分重视科技培训措施的落实,共举办各类培训班72场次,培训农民21700人次,重点示范推广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无公害设施蔬菜栽培技术、双垄沟玉米栽培技术、苹果花椒栽培技术等农业实用技术15项,完成示范推广面积5400亩,累计完成投资246.6万元。通过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项目区优质农产品比重有了很大提高,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扶持龙头企业,壮大产业促发展
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是农发项目建设探索的新课题。近几年来,先后共扶持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5个,新型供销合作部门项目2个,涉及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累计完成各类投资4324.8万元,其中农发财政补助资金435万元。通过多种经营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全县支柱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